中國氣象科學院大氣成分研究所所長孫俊英。
污染物排放是造成霧霾天氣的“罪魁禍首”
中國天氣網
中國天氣網訊 北京1月內4次遭霧霾襲擊,城區(qū)空氣重度污染;南京破記錄地達到20多個污染天,9個大氣監(jiān)測點達到中重度污染;安徽多地濃霧彌漫,多條高速緊急封閉……近期,中東部大部地區(qū)都籠罩在一片霧霾中,有網友戲言:“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——你站在我面前,我卻看不到你!”。
霧霾天氣出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?霧霾什么時候會消散?作為一名普通公眾,我們能為治理霧霾做些什么?為此記者采訪了中國氣象科學院大氣成分研究所所長孫俊英、副所長王亞強。
1月28日,車輛在霧霾籠罩的鄭州市區(qū)街頭緩慢行駛。(圖片來源:河南日報)
“顆粒物懸浮在大氣中,造成空氣混濁、能見度降低,從而導致霧霾天氣的出現。”孫俊英說,“其中,直徑小于或等于2.5微米,不足人的頭發(fā)絲粗細1/20的細顆粒物被稱為PM2.5,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。這些顆粒物如果被吸入人體內,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?!?/span>
孫俊英介紹,氣象部門一直在觀測霧霾天氣現象,現在不僅是觀測,對顆粒物成分也做了分析。例如,“北京細顆粒物(PM2.5)中,有機物約占40%,硫酸鹽、硝酸鹽分別為17%、14%左右?!蓖鮼啅娬f,PM2.5的來源十分復雜,既有燃煤、機動車、揚塵直接排放的細顆粒物,也有空氣中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和揮發(fā)性有機物等,經過復雜的化學反應轉化生成的二次細顆粒。
“不利的氣象條件又造成了污染物的持續(xù)累積。近期冷空氣勢力弱,大風天氣又少,中東部地區(qū)低層大氣長時間處于相對穩(wěn)定的狀態(tài),不利于空氣的流通和污染物的擴散,從而導致了霧霾天氣的持續(xù)?!睂O俊英向記者分析道。
中央氣象臺預計,29~30日,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(qū)仍將持續(xù)霧霾天氣。31日起,受冷空氣東移影響,霧霾將逐漸減弱或消散,同時中東部將迎大范圍雨雪天氣。昨天(28日)上午10時,中央氣象臺歷史上第一次專門針對霾發(fā)布了預警。
“治理霧霾天氣,節(jié)能減排是重點。”孫俊英表示,“作為一名普通公眾,我們也可以貢獻出自己的力量,比如節(jié)約用電、步行上下班或者乘坐公共汽車、少用私家車等?!?/span>
霧霾天氣能見度較低,駕駛人員應小心慢行;機場、高速公路等地應采取應急措施,確保旅客交通安全;同時,霾使空氣污濁,應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戶外活動,外出時應采取適當的防護措施。